豐碩 發表於 2012-11-23 05:09:03

【撒德勒】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撒德勒</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Sadler,Michael</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撒德勒爵士(SirMichaelSadler,1861~1943)為英國比較教育學的開拓先鋒。</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比較教育觀介於十九世紀主觀研究及教育借用時期與第二階段的二十世紀前半葉教育影響因素分析時期之間,而在二階段的發展中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且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比較教育的發展中,扮演橋樑的角色,可視為比較教育方法論中因素分析的先驅者。</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撒德勒早年曾在溫徹斯特(Winchester)、拉格比(Rugby)等公學及牛津(Oxford)大學受過教育。</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畢業後擔任大學推廣工作,於一八九一年被邀請到美國大學推廣處發表演說,而後參加英國布萊斯皇家委員會(RoyalCommissionunderJamesBryce),成為最年輕、最活躍的委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一八九五至一九○三年間出任「特別研究及報告處」(theofficeofSpecialInquiriesandReports)首任處長。</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任職期間曾考察各地的實際教育狀況,並於一八九七年出版第一卷特別報告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後因與英國政府意見相左,遂辭去其職務,而至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ofManchester)擔任教育史及教育行政學教授。</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隨後於一九一一至一九二三年期間出任里茲大學(UniversityofLeeds)副校長。</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之後又擔任牛津大學學院的院長(MasterofUniversityCollege,Oxford)。</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其活躍的教育生涯中,亦曾接受若干其他職位,例如:他曾至印度考察教育工作,並受邀擔任印度政府委員會的主席職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撤德勒於一九四三年逝世,畢生致力改善英國教育和考察國外教育的成就,終於使他在比較教育學上負有盛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比較教育學上,撒德勒最大的成就,是他擔任特別研究及報告處處長任內的工作成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其任內考察了美國及歐洲國家,並將各國教育問題及研究調查結果,編成一系列的報告書,名為〔教育問題特別報告書〕(SpecialReportsonEducationalSubjects),共十一卷,書中對各國教育制度進行跨國性研究,將教育的比較研究推進到二十世紀,確立了比較教育的學術權威和研究方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九○三年並出版〔英國政府的藍皮書〕(GovernmentBlueBook);</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希金遜(J.H.Higginson)曾根據此一系列報告書指出,撒德勒認為英國教育有四個主要缺點需要改進:英語教學的改進、自然科學的獎勵、技術教育的重視及有效改進外國語的教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首先倡導比較教育之研究應注重教育影響因素的是撒德勒;</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以德國為中心比較研究歐陸各國的教育制度,以了解各種教育制度之形成因素,強調一個國家的歷史背景及文化傳統,是其教育制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一國的教育制度是無法單獨抄襲或模仿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撒德勒於一九○○年在基爾福(Guildford)以「我們能由外國教育制度的研究學到多少具有實際價值的東西?」</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為題,發表演說。</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中提出一句大家至今所熟悉的名言:「學校外的事物,比學校內的事情更為重要,它支配並解釋學校內的事情。」</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特別重視社會與教育之間的動態關係,認為必須藉由歷史及社會因素的綜合分析及解釋,才能達成比較教育研究的真正目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撒德勒】